近日,三星總裁兼CEO B.K. Yoon在CES展會上表示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,希望業界廣泛合作,開啟物聯網的無限可能 。Yoon發自肺腑的號召確實振奮人心,尤其是那些一直盼望物聯網落地的弟兄們。
其實,在2011年,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印發《物聯網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,一直以來,物聯網一直在風口中回旋。這幾年也陸陸續續看到一些地方性項目,比如智慧城市、智能交通、智慧旅游、智慧農業、云計算什么的。畢竟物聯網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,真的需要所有人的配合,就像所有人會尊重交通規則一樣。
對此,有人說物聯網不會到來。在科技面前,人性似乎走在前面。
1.真的高效率嗎?
在1967年第一個CES之前,在1969年互聯網來臨之前,所有的設備裝置都是用來節省時間,提高效率的。第一個電視遙控器誕生于1950年,那是為懶人打造的。自從那個時候,遙控器以及它的繼承者幫助人們節省從沙發到電視的時間,當然,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看電視!但實際上,那些號稱節省時間的設備并不節省時間。
在這幾天的CES展會上,各種規模的公司耗資數百萬宣傳他們的設備、裝置、操作系統和APP是下一個“遙控器”。還用上了一個模糊但時尚的概念——物聯網。而這個概念的意思似乎就變成設備藍牙化或Wi-Fi化。
這些公司有多少是在炒作概念又有多少會曇花一現?或許,智能門鈴會成功,智能盆栽會成功,但是智能奶瓶、Wi-Fi水壺、智能腰帶們會不會成功呢?與普通的自行車碼表相比,智能自行車腳踏板到底能能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?并不說這些設備并不好。但是,你想一下,如果你擁有以上所有的智能硬件,你會變成一天到晚忙于檢查你手機上的APP。
原本你想節省的時間又被節省浪費了。
2.智能硬件的利弊
使用智能硬件,要權衡一下利弊。事實上,美國家庭使用的Nest智能恒溫器要比以前用的溫度調節器花更多的時間。使用fitbit之后也許更加喜歡運動,但每周都要去檢查APP和充電,而且也無法聯系到所有社交網絡上的朋友。
如果你看到這些數據,你會覺得物聯網不會實現。三星美國首席運營官Tim Baxter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說:“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對使用智能家居有興趣。而實際使用的只有不到2%。”這是一個有趣的數據。它說明有三分之二的美國人對智能家居不感興趣。這三分之二的應該希望能夠享受智能家居帶來的便利,但是也深知這里需要付出的代價。
3.智能硬件自動化?
三星CEOBKYoon周一的時候在展會上發表關于物聯網的演講。一開場的時候播放一段視頻,就“你想科技帶來什么?”這個問題,采訪各行各業的人。所有的人回答幾乎一致:節省時間,減少勞動力。如果你不信,自己可以嘗試一下采訪身邊的人。
那么三星的物聯網愿景怎么實現?在2020年讓所有的產品聯網。那么需要怎樣的聯網技術?舉兩個例子回答這個問題吧。第一,當你回到家,你的藍牙音箱開始播放你喜歡的音樂。第二,你早上起床,你的電視自動播放你喜歡的節目。
過了這么多年,我們談論的基本上還是遠程控制與自動化。討論了那么多,都是已經解決的問題。實際上,只要你少刷幾次微信就能節省很多時間。
4.信息孤島
至少現在來看,物聯網是大公司玩的。蘋果正在開發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,三星,Google也在做著這樣的事情。如果你認為Google,三星和蘋果能夠在智能家居領域愉快玩耍,那就太天真了。不合作,不愉快地玩耍,物聯網是起不來的。因此,Yoon表示三星的物聯網系統將保持開放,這暗地里抨擊蘋果的封閉系統。
即使承諾三星的設備都能夠與其他設備連接也無濟于事。可能你會說,在幾年之內會出現兼容所有標準協議的設備,會出現一個統領所有APP的應用出現,或者壓根就不需要APP。這當然也有可能。
在激烈的環境下,讓各家合作似乎不可能。比如蘋果的支付平臺Apple Pay,在一周之內失去一些合作伙伴,因為他們要發展自己的支付系統。流媒體音樂服務公司Spotify到現在都無法勸Taylor Swift回歸。
這些合作伙伴發展到最后的很可能是各自為政而不是抱團發展。公司企業之間也不會過多的交流,因為他們不需要。然后我們的生活就變成因興趣愛好不同,選擇不同的智能硬件,而這些智能硬件之間無法交流,到處都是孤島。